今天是: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会员服务区: 登录 | 修改
翟志宏教授日前荣获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该项目的题目为《托马斯难题:宗教信念与认知合理性问题研究》。基于托马斯·阿奎那有关宗教信念的理性化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近现代宗教哲学家为此而展开的关于宗教认识论意义的长期争论,本课…[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16488
休谟和康德在不同论著中以不同方式同时对宗教的理性之基和人性之源分别进行了探究。本文认为这些探究在休谟和康德的宗教哲学体系中既相互关联,又有着各自独立的意义。一方面他们秉承证据主义的认识论路线,质疑宗教的理性基础,将古典自然神学的哲学批判推向…[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1150352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秉承亚里士多德和波埃修等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存在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学说。阿奎那首先界定了“存在”的含义及其在对存在者的认识中所具有的首要的和基础性的地位;进而对“存在”和“本质”做出了明确的区分,认为它们…[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1114185
信念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靠的认识论根据,是洛克宗教哲学所致力探究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洛克在阐释人类知识的起源和范围的基础上,对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认知特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与拥有可靠证据的知识不同,信念,特别是宗教信念,表现出的…[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1114151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疗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全面地阐述自然神学的内容、特征和厅法的思想家,他的自然神学学说在历史上对哲学和神学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可以说,只要哲学和神学的关系仍然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那么阿奎那自然神学所包含的价值就不会失去。全书…[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1003164
在西方基督教哲学中,如何从人的层面走向上帝、体认上帝,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直接认识或体验上帝存在的方式,上帝在启示中成为人们直接获得的永恒真理;一种是通过受造物的自然本性,在理性的推导下间接地认知上帝的存在。蒂利希把这两种方式称…[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93470
在英国哲学家克利福德看来,任何一种信仰或信念如果是有效的或合理的,就必须以充分的或正当的经验根据为基础,否则不仅是不正确的,而且是不道德的。他的观点被视为一种证据主义,一种对古典证据主义思想的重新阐释与表达。由于证据或基本命题被看作为一个命…[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76211
在基督宗教早期信仰体系和神学体系的形成中,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两希”传统与基督宗教诞生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其中的基督宗教,在直接秉承希伯来—犹太教信…[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76268
在基督宗教早期信仰体系和神学体系的形成中,古代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建构作用。应该说,两希传统的这种构成作用是与基督宗教诞生的历史处境密切相关的。公元1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是一个拥有广阔疆域和多元民族与文化的社会。孕育其中的…[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70944
在英国哲学家克利福德看来,任何一种信仰或信念如果是有效的或合理的,就必须以充分的或正当的经验根据为基础,否则不仅是不正确的,而且是不道德的。他的观点被视为一种证据主义,一种对古典证据主义思想的重新阐释与表达。由于证据或基本命题被看作为一个命…[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45566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生活在西方文化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大约从12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著作拉丁译本的大量出现,对基督教神学形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而当时在巴黎和牛津等地建立起来的新型大学,为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42714
中世纪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其基本的思想或理论特征来看,它所呈现的是一种浓郁的宗教哲学倾向,一种在以基督宗教为基础的“生存与活动”状态下对某些哲学对象和哲学命题的领会与把握。①正是…[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42176
托马斯·阿奎那虽然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建构基督教信仰对象的存在论证明,但是这个问题本身的性质及其包含的内在逻辑,却使“神学的跳跃”成为这种证明不可缺少的论证要素。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向有神论形而上学的扩展,也使单纯的理性论证成为不可企及的…[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38939
17世纪以来直至当代西方哲学关于主体问题的讨论,呈现出了纷纭复杂、曲折多变的局面。段德智教授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以“主体死亡论”为契机、在对近现代主体性哲学做出细致入微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长时段的历史观,对前现…[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14503
托马斯·阿奎那在对亚里士多德思想整合的基础上,对形而上学、认识论、道 德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逻辑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形成了具有独特特征的哲学理论。阿奎那哲学虽然因其与神学的紧密联系而受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然而…[详细内容]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904035